close

不管我們怎麼催眠自己,這個現實的社會是很...現實的.
昨天看了幾則美國社會新聞,有點小感而想要發,就先說說這些新聞:


  1. 今年Goldman Sachs發的紅利,總計16.5美金,平均分給它的26467位員工的話,每人可以收到623417.84美金,相當於台幣二千二十八萬六千塊台幣(12/14/2006 spot rate).當然這其中有人多拿有人少收,不過大家心裡大概有個底就是了.這是紅利,請記得,不是薪水.

  2. 絕大部分美國中下收入階層的人,擔心越來越擴大的貧富差距會是美國最大的社會問題.

  3. 越來越多(美國高所得家庭的)青少年有全家出遊國外的經驗,而且是豪華旅遊行程的那種,平均花費是美金27000元(一個星期左右).


這三則新聞說明了三件事情:


  1. 這世界上有些人很有錢(非常有錢),而其他人就會相較之下就算是沒錢.

  2. 有錢的人會越來越有錢,沒錢的人會越來越沒錢.

  3. 有錢人的小孩一開始就很有錢,以後會繼續有錢(或是更有錢);沒錢人的小孩跟這些有錢小孩競爭,就會有個比較不利的開始.


每次看到這種說明別人多有錢的新聞的時候,只有種感想:「有為者亦若是啊!」
我們都以我們的方式去賺錢,因為我們需要錢.某次吃午餐的時候,跟同事談論社會福利和平等教育.
為啥談論這麼嚴肅的話題呢?嗯,該怎麼說呢?『余豈好辯哉?余神經病也.』
跳過我們辯論的內容(其實是我已經完全不記得)不提,結果是,我輸了.
他的觀點是資本主義的物競天擇,基本主張是自己賺的錢自己花,為何要跟別人分享自己辛苦賺的錢
「譬如說我看過,渡船口為了一個坐輪椅的人,必須要特別花錢去建造特別的碼頭,這些錢如果拿來改善更廣泛會影響大眾權益的項目呢?」
他和他老婆兩人賺錢,有個新生嬰兒,有棟在不錯地方的獨棟房子,育兒花費和房子貸款,夫婦兩人想盡辦法節稅/投資/和工作賺錢,所有的思考,都是必須跟多賺錢或是少花錢有關係.每次談話,他都會半開玩笑地說:「如果跟賺錢沒關係的話,我沒有興趣.」
他的說法,簡單地說,就是:「我辛苦賺錢,為甚麼要讓別人花?」,他的立場是很一般地...現實.
至於說我的觀點呢,算是...三民主義(?)吧,就是一般的想法,應該由政府用所有納稅人的錢,去為這些少數弱勢族群消除不平等和創造機會.
而悲哀的是,除了用道德這個層次的說法來辯解之外,還真難以辯駁他的論調.更慘的是:這是一個笑貧不笑娼的時代道德這兩個字,已經跟笑話這個詞同等意義了.
最近有一部Will Smith的電影要上映,故事看起來是一個失業的老爸爸,帶著幼小的兒子三餐不繼地四處流浪,最後睡在公共廁所裡面.然後他看見一個股票交易員開著拉風跑車,提醒著自己多麼潦倒落魄,所以下定決心要努力向上...賺錢!所以他也去當股票交易員(之類的)...
好感人的故事啊,看完之後真的會想要去更努力賺錢.
大概我已經被資本主義打敗了,為了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為了擁有一棟自己夢想中的房子,為了有更多的自由,我想要賺更多的錢.
每日辛苦工作,月底領了薪水,但是總會感嘆著退休以後怎麼生活,無殼蝸牛的生活何時結束.
這裡追加一則新聞(12/15/2006),是對於美國大學新鮮人的一些統計,其中有一項:
75%的美國人,他們的終生生活目標是賺錢
錢,永遠不夠用的.
看來大家都在為生活折腰.
最近聽到一段話,新約裡面的,也許可以當做結語吧.


Let us not lose heart in doing good, for in due time we will reap if we do not grow wear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ckinnyc 的頭像
    jackinnyc

    傑克在紐約的蘋果報報

    jackinny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