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很少有趣的新聞,原以為iPhone的出爐已經是個焦點新聞,沒想到一個號稱環保的袋子,可以打敗Apple的最新高科技產品.
在網路新聞上面讀到相關報導,很好奇所謂的『暴動』的盛況,就連上中視的全球資訊網(這是我看台灣電視新聞的方法).
當百貨公司開門的時候,所有人從四面八方衝進去,趕著搶在其他人之前到專櫃店家去排隊.
據說是因為這家賣場(到底是哪一家啊?微風廣場嗎?)入口很多,所以進了大門還不夠,必須搶到那店家的前面才算數.
看著畫面上奮力抵抗人潮的工作人員,還有奮不顧身往前衝的的顧客,真的是百聞不如一見.
有個場景是個年輕男生,雙手往前撥開在前面阻礙他的人,踩踏著跌倒的人向前移動,後面的背景是一大堆還被困在警戒線,只能將手往前伸的人群.
台灣人對名牌的執著,真的是世界上數一,沒有其他國家敢數二.
忽然想到一個相聲的橋段:「要是打共匪的時候有這麼努力,大陸就不會丟了.」
好,這是冷笑話,我知道.
原本500元的袋子,據說已經在網拍上面叫價9500,真是好賺.
看完這個新聞之後,另外一則新聞是一對年輕夫婦因為沒錢可以扶養新生兒,妻子抱著孩子到警察局請求協助.
腦中又響起另外一句名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說實在的,買這個袋子是幹嘛?
這樣看起來,大家是把這個應該是當成購物袋的東西,以『名牌包』的身分來對待.算盤打的是轉賣,並不是自用.
很,奇怪吧....
有人說得好:
要出門該把他定位在哪邊?
名牌包?但好像是牌子名牌 整體上來說單調
購物袋?名牌的購物袋 但...又怕弄髒
逛街走在路上
路人說:哇~怎麼有人提購物袋逛街
市場買菜
路人說:哇~怎麼有人拿名牌包裝菜
有人發起拒買行動,嗯,這不是重點吧.
重點是,要買也買不到.
況且,在商言商,店家是利用這個機會打廣告.不管後續發展如何,這場宣傳戰是店家贏了.
我覺得施壓要店家開賣不限量的這些袋子,那才是正途吧?
畢竟今天之所以有這樣的慘劇,是因為這些袋子以名牌的身分做後盾,又以限量的方法打行銷.
所以究其根源,只要是不限量,甚至免費送出,應該就可以破解這個迷思了.
據說美國在07/18開賣新的彩色版,就是說那個『I'm NOT A Plastic Bag』的字樣是不一樣的顏色,並不是袋子本身有不同的顏色.
根據ANYA HINDMARCH的網站,美國開賣的是藍色字樣的,在紐約區域的超級市場販售.
嗯,既然這東西這麼好玩,那我也去排隊買一個吧.
不過07/18是星期三,要怎麼去排隊,可能有點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