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個看到新聞裡面有這麼一段:
"對於敗選因素,呂秀蓮認為,要檢討的人很多,因為一個銅板不響,但「全黨都要共同承擔」。"

等等,為何要銅板啊?

銅板那麼小,是怎麼個拍法?
銅板你可以敲,可以扔,可以撞擊,可以丟,可是要去拍它,又不是狗還是啥寵物,這是怎地做?
『拍』這個動詞,用在這裡,應該不對吧?

我問了Google大神,這句話的原文應該是:
「一個銅板不會響,兩個銅板響叮噹」
然後有「一個巴掌拍不響,兩個銅板才能響叮噹。」這樣把另外一句類似的話「一個巴掌拍不響」結合過來的用法。
是不是因為這樣,所以出了「一個銅板拍不響」這個奇怪的說法?我相信原來的意思,是說一個銅板放在口袋裡面,是不會有響聲的。
直到你放了另外一個銅板,在你走路的時候,口袋裡兩個銅板互相撞擊,這才有了叮噹的聲音。

所以,「一個銅板拍不響」這樣說絕對應該大概可能肯定確然是錯的。

 說到「推敲」這個辭,有個名堂,想要知道這個故事的,請先看看這連結
只為了「鳥宿池中樹,僧月下門」這兩句話裡面,是該用個「推」,還是用個「敲」,就能想上個半天,以前的人作學問還真是認真。
現在呢?

會說這些,還不是因為這些日子以來,教育部先是亂用成語("罄竹難書"),後來又自己亂編成語("三隻小豬"?),現在還想廢考國文,對於國文教育真不知道是用啥態度來看待。
呂秀蓮好歹是在以前那個考大學還是很難考的年代出國放洋過的,連她用起成語都會出差錯,我們還不敢對現在的國文教育好好用點心嗎?這裡是說用點...心,不是用...點心。

阿彌陀佛,學海無涯,回頭是岸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ckinny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