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群朋友在中秋夜去吃韓國烤肉,在車上有這樣的對話,請別計較哪句是哪個人說的,反正是七嘴八舌地混亂.

「我今天跟老外同事解釋中秋節的由來,說得我滿頭大汗.」
「你是怎麼說的?」
「我就說月亮上面有個美女(嫦娥),跟個搗藥的男人(吳剛)住在一起,他們還養了一隻兔子.」
「你是說認真的,還是在唬弄老外?」
「怎麼啦?我說得不對嗎?」
「你把不同的故事都混在一起了.」
「對啊,搗藥的是兔子,吳剛是伐桂的,而且嫦娥的老公是后翌才對.」
「后翌是誰?」
「后翌是神話時代的英雄啊,他射下太陽之後,變成暴君,嫦娥怕他吃了仙丹之後長生不老,百姓會遭殃,所以搶先把他的藥給吃光.可是嗑藥太多會有副作用,就是整個人飛起來.她沒地方飛去,就只好飛到月亮上,這就是嫦娥奔月!」
「那吳剛伐桂呢?」
「好像是因為他做錯事情,所以被玉皇大帝罰跪在月亮上面,讓大家都看得到,以為警惕,所以叫做吳剛罰跪.」
「不是那個罰跪啦,吳剛好像是天上的神仙,因為偷砍王母娘娘心愛的桂樹,所以才會被罰在月亮上砍伐那棵砍不倒的桂樹.」
「你說的是華盛頓偷砍櫻桃樹吧?」
「那兔子是怎麼來的?」
「因為嫦娥在月亮上面太無聊,所以養來作伴的.」
「你是說在他飛到月亮的途中,順便到寵物店去買個兔子外帶嗎?」
「那為何中秋節要烤肉呢?」
「這好像是跟金蘭和萬家香兩家賣烤肉醬的廠商有關.(這是真的)」
「怎麼沒人問為何中秋節要吃月餅啊?」
「怎麼沒人問為何端午節要吃肉粽啊?」
「怎麼沒人問為何清明節要吃潤餅啊?」
「你們是只想得到吃的東西嗎?」
「最重要的是,怎麼沒人問阿姆斯壯有沒有見到嫦娥?」

「等等,說了這麼多,到底中秋節的由來是啥?」據說,是這樣的: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 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
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傚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 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 ·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那其他傳說呢?這些傢伙是怎麼上月球的?
嫦娥登上了月宮,據《淮南子》等古書的記載,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從西王母那裡要來的不死藥,就飛進月宮,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吳剛登上月宮,據《酉陽雜俎》的記載,是因為西河人吳剛修仙犯了錯誤,才罰他去伐月中的桂樹。
這桂樹隨砍隨長,永遠也砍不斷。

至於這兔子的上月宮,最早見於屈原的《天問》“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意思是說,顧、菟在月亮的肚子裡,對月亮有什麼好處呢?
 顧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
晉代傅玄的《擬天問》也說:“月中何有,白兔搗藥。”據聞一多先生考證,這“白兔搗藥”是由“蟾蜍搗藥”變來的。
這月中的顧、菟既由一物變為二物,關於他們如何到月亮中去,民間也就有傳說:吳剛學仙離家三年,炎帝之孫伯陵與其妻阿女緣婦私通,生下三個孩子,吳剛謫月後,其妻內心負疚,於是就叫最小的二個孩子飛奔月亮,陪伴他們名義上的父親。
《山海經-海內經》記載:“炎帝之孫伯陵。伯陵通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
月中的顧、兔,就是延、殳變成的。


還有其他的傳說,版本各自不同,連嫦娥為何吃藥,都有不同解釋.

不過對於月餅的說法,倒是還蠻相似的:
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 月餅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 雖然其後清朝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像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這也隱約說明在這之前就有吃月餅的習慣,只是沒有很風行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ckinnyc 的頭像
    jackinnyc

    傑克在紐約的蘋果報報

    jackinny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